百年人物志每天为您奉上丰富的历史人物故事,欢迎点击关注,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与建议。
1961年3月16日,陈赓在上海因病去世,享年58岁。追悼会上,徐向前久久难以接受这一噩耗,动情地回忆起他们在战火纷飞年代共同经历的峥嵘岁月。刘伯承也忍不住泪流满面,哽咽地说道:“怎么就这样没了呢?”
在战友们眼中,陈赓不仅指挥能力卓越,为人正直仗义,更是一位可以托付生死的知心兄弟。
陈赓去世的前一年,他和家人在上海丁香花园拍摄了一张珍贵的合影。
照片中,他们身穿朴素的衣服,陈赓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,然而他的身体状况其实已经十分堪忧。为了不让家人担心,他总是强装出满脸的笑意。
照片右侧是陈赓的妻子傅涯,虽然丈夫极力掩饰病情,但作为他身边最亲近的人,傅涯看得清楚他的真实状况,脸上难掩忧愁。左边站着15岁的长子陈知建,紧挨着他的是弟弟陈知庶和陈知涯。在陈赓和傅涯中间,坐着他们的女儿陈知进。
陈赓还有一位儿子陈知非,他是与第一任妻子王根英烈士所生。
展开剩余87%1939年,王根英英勇牺牲,留下了年仅10岁的儿子陈知非。为寻找儿子的下落,陈赓多次派人打探,直到1946年才终于找到了他。
当王根英的妹妹王璇梅得知陈赓来信要接走外甥的消息后,便带着陈知非辗转多地,最终抵达山西。因陈赓当时正忙于前线作战,傅涯热情接待了他们,并立刻写信向陈赓报告。
几天后,傅涯收到了陈赓的回信,信中要求她带着孩子们一同前往山西沁源。
当陈知非跟随傅涯和王璇梅来到沁源时,刚到门外便看见等待他的陈赓。陈赓快步走上前,激动地说:“你长得真像根英,你妈妈如果还在,一定会很开心的。”
接下来的几天里,父子俩一同入睡,享受着久违的天伦之乐。陈赓甚至在第一晚细心地摸遍儿子的全身,生怕他这些年受过伤。
此后,陈知非不仅得到了父亲的关爱,傅涯也视他如己出,一家人相亲相爱,生活和睦。
1950年,陈赓的唯一女儿陈知进出生。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,她自小便被父亲捧在掌心疼爱。
当时,由于陈赓给女儿吃了缴获的美国产奶粉,小知进的脸上起了不少疙瘩。一位前来探望的女兵见状,笑着调侃道:“司令的女儿怎么长得这么难看?”
这话不久便传到了陈赓耳中,他勃然大怒,大声质问:“谁说我女儿难看的?到底是谁?”
此后,看到小知进的同志们纷纷夸赞她。随着时间流逝,陈知进渐渐长大,很多同志见到她时都会说:“原来你就是陈赓的‘漂亮女儿’啊。”
1952年,年仅两岁的陈知进随傅涯送别即将远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的陈赓。送行当天,小知进紧紧抱住父亲的脖子,哭着不让他离开,令陈赓心如刀割。
远在朝鲜的陈赓收到傅涯寄来的女儿照片,信中“质问”傅涯为何把女儿的头拍得不完整。其实,照片原本就是没有把小知进的整个头部都拍进镜头。傅涯读后哭笑不得。
回国后,陈赓无论走到哪里,总带着女儿。即便是在怀仁堂看戏,尽管规定不允许带孩子,陈赓也总是抱着她入场。门口的警卫见状,也不好意思拦阻。
他还带着女儿参加军事演习,但有一次因不会扎她的小辫子,在工作人员帮助下才解决。回京后,陈赓对傅涯说:“把知进的头发剪短些吧。”于是陈知进后来多以短发示人,很少留长发。
1957年12月,陈赓突发心肌梗塞。由于多年战争留下的旧伤,加上新中国成立后工作繁重,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。
妻子傅涯多次因他不顾身体而泪流满面,陈赓这才答应稍减工作量,到上海养病。
但国家进入“三年困难时期”后,他不安心休养,甚至让儿子离家去工厂与工人同住。为了减轻家庭负担,他坚决不让家人买特供食品,常说:“那油票、肉票作废了,别买了。”
炊事员心疼他营养不足,想帮忙补给,却听他又说:“主席都不吃肉了。”
身体日渐虚弱,陈赓更牵挂的是老百姓的生活。一次,他与儿子陈知非和警卫散步时,看到一位老人牵着孙女挤进拥挤的商店门口却无法进入,焦急地叹气。
当儿子回头看父亲时,发现他竟然流泪了。这情景让陈知非终生难忘,因为平时父亲很少流泪,这一次让他深刻感受到了父亲对人民的深情。
1960年,或许预感时日无多,陈赓带着妻儿回到家乡。他看到乡亲们普遍面黄肌瘦,心中倍感痛惜。
然而,他进了一户农家时,竟见餐桌上摆着丰盛的饭菜。陈赓紧抿嘴唇,看了看当地干部,说:“我看看米桶和谷仓。”
走到空空如也的谷仓前,尚未听干部辩解,陈赓冷声说道:“蒋介石和日本人都骗不了我,你们还能骗过我吗?”
他虽然身体虚弱,但依旧保持清醒判断。干部们为避免他难过,想通过给乡亲们发放鱼肉饭菜掩饰实际困难。
陈赓并未严厉责备,只说:“不论什么时候,一定要实事求是,带领群众共度难关。”干部们深感愧疚,默默点头。
回京后,陈赓还努力为家乡调拨物资,帮助百姓渡过难关。
1961年初,陈赓的心脏病加重,但他依然不以为意,坦然说道:“打过那么多仗没死,活到现在不容易,这点病算什么。”
元旦过后,广州的同志邀请他去休养。相比北京寒冷的冬天,广州确实更适合养病。
但陈赓考虑到广州正召开全军训练会议,拒绝了邀请。不久后,他决定前往上海。
临行时,他坚持少带随行人员,连妻子傅涯想一同前往也被他婉拒。
不过,组织还是安排医生、秘书和警卫随行,而傅涯则被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安排了部分上海工作。
就这样,陈赓一行人乘车前往上海。
3月16日,陈赓在上海病逝。消息传出,正值广州出差的周恩来总理独自锁在房间,悲痛欲绝地痛哭。
稍作平复后,周总理立即打电话给北京,强调:“我一定亲自主持陈赓同志的追悼会,必须等我回去后举行。”
次日,周恩来离开广州回京。追悼会上,他对傅涯说:“今后生活中有任何困难,一定要找我帮忙。”
傅涯此后独自抚养孩子们长大,并开始整理陈赓遗物,尤其是他的日记。她亲自带着编辑逐一拜访陈赓的老战友。1982年,《陈赓日记》终于出版,凝聚了傅涯无数心血。
2010年1月4日,傅涯在北京辞世,享年92岁。临终前,她特意叮嘱儿子陈知非说:“我死后,不要和你爸爸合葬,要让你妈和你爸合葬。”
参考资料:《海峡姐妹》2021年第10期、《传奇·传记文学选刊》2016年第2期、《湘潮》2009年第2期、《老年世界》2015年第5期
发布于:天津市爱配资-股票怎么开通杠杆账户-配资炒股免费-实盘股票交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