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队老干部服务保障体制调整改革后,辽宁省军区大连第十六离职干部休养所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,积极创新服务保障模式,确保老干部“老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”,一帧帧的温情陪伴,一幕幕的暖心守护,深受老干部们赞叹。
荣誉之家庆生日
七一前夕,干休所领导带领工作人员到家中慰问104岁抗战老首长郭瑞祥,为其庆祝政治生日送上组织关怀。郭瑞祥首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获得“七一勋章”的杰出代表,16岁投身革命,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履立战功。离休后保持军人本色,生活简朴始终践行党的宗旨。看望首长时,郭老正倚靠在床头翻军史书籍,见到来人,他还颤颤巍巍地想起来敬礼,慰问组一行对郭老肃然起敬。医护人员为其进行全面体检,各项指标都很稳定,实行“一人一策”管理方案,为郭老保驾护航。随后大家围坐在一起,听郭老讲述着军旅生涯和人生故事,他激动地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:“组织的关怀让我倍感温暖,这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政治生日,感谢干休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。”临别时,这位百岁老兵的身影显得格外挺拔,门楣上“光荣之家”的牌匾熠熠生辉。特殊的生日里让我们看到了尊崇与传承的生动写照,干休所工作人员用心用情的服务,不仅温暖了老干部的晚年生活,更让初心使命代代相传。
胜似亲人情挂牵
干休所一位特殊的首长王锡海,曾经驰骋沙场,如今因身体状况常年住院,由于记忆衰退时常不认识自己的儿子,却清晰记得经常来探望他的所长、政委,这一幕让子女既心酸又感动:“我们做不到的,你们做到了”。从生活照料到心灵陪伴,除了医疗护理,干休所工作人员还填补了老干部的情感空缺。干休所通过“进家门、知家情、分家忧、解家难”活动,定期走访、倾听需求,让老干部感受到人民公仆不是亲人,胜似亲人,干休所工作人员日复一日的坚守,牢牢记得每一位老干部的用药禁忌,生活喜好。老干部们用最朴实的语言回应:“有你们在,我们不怕老”。
军休生活新气象
新四军阿姨康美英,98岁高龄仍然身体康健,并自己打理生活,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她是英勇无畏的新四军女战士,阿姨经常说:“当兵要当新四军,保家卫国为人民,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”,看到所里营区旧貌换新颜,制度为保障,细节暖人心。改善硬件同时,精神生活极大丰富,干休所组织老人们共赏樱花、粽叶飘香迎端午,七一建党忆往昔等活动,工作人员陪伴交流、精神慰藉,所里的每位老干部在平日里都是幸福感满满。康阿姨感慨:干休所人员不论是白天黑夜,时刻准备着为我们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,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负责人的身影,我们真心见证了全方位服务保障的新面貌、新气象。
幸福食堂保健康
干休生活服务保障中心开设的“爱心食堂”每天提供丰富营养的菜品,老干部们赞不绝口“安全卫生、荤素搭配、一周不重样,顿顿有惊喜”。不仅提供可口饭菜,更是坚持送餐上门风雨无阻,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“一键订餐”上门服务,针对个别老年人推出“小份菜”,将大锅炒改为小灶单炒,大碗换小碟,既可以避免浪费又让老人尝到众多口味,推出糖尿病特定餐,少油少盐健康餐,自制的无糖桃酥和老式面包更是深得老年人喜爱。金杯银杯不如老干部的口碑,一面面锦旗,更是承载着老干部们对干休所服务的认可。桩桩暖心故事,是干休所把老干部当亲人的最好诠释。
温情故事暖人心
朱淑贞阿姨亲手书写表扬信送到所里,字里行间充满对工作人员的真挚感谢。从事教师工作三十余年的朱老师晚年不愿给孩子和所里添麻烦,过着独居生活,时有失眠状态,心理感到失落,所长及时察觉,便在教师节当天送上暖心蛋糕和专属祝福,在精神上疏导情绪、生活上排忧解难、服务上热情周到。医护人员关注其身体情况,同时为其链接资源、组织她参加文化活动,舒缓心情,朱老师感慨所里的关怀和温暖。
守护家园筑屏障
老干部遗孀盛淑贞阿姨曾因独居忧心忡忡,自己生活虽能自理,但难免有遗忘。消防安全不仅关乎设施设备的养护,更重要的是保障大家生命安全。自从干休所引入智能报警器,在安全防火方面有了双重保障。一天她在厨房接电话忘记关火,烟雾触发报警器,值班人员迅速赶到,化解险情。盛阿姨说:“以前总怕有事故不能及时发现,现在有了这个电子保姆心理踏实多了”。所内通过隐患排查、应急演练、科技助防等方式,为老干部和遗属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。
夕阳的余晖洒在干休所的走廊,映照出老人们满足的笑容,从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,到医疗服务的贴心守护,从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,到心理关怀的细致入微,干休所的工作人员用行动诠释着尊老敬老的深刻内涵。在这里,他们不仅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,更感受到家的温暖。他们的幸福晚年,正是干休所服务保障工作最生动的答卷。(辽宁省军区大连第十六离职干部休养所 高云云 韩小钰)
爱配资-股票怎么开通杠杆账户-配资炒股免费-实盘股票交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